Analysis on Peak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Power Units With Integrated Heat Storage Device
CHEN Xiaofeng1, ZUO Chuan1, ZHAO Ning1, HUANG Kai2, WANG Huijie2
1.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 Ltd. ,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45, China
2.Hebei Key Laboratory of Low Carbon and High Efficienc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Objectives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new energy, the uncertainty and volatility problems of new energy output have been shown.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new energy output, thermal power unit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peak regu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ak-load capacity of thermal power units, the peak-load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Methods Firstly, a 350 MW heating unit was taken as the analysis object.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the thermal system model,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Secondly, with the heat storage system as the auxiliary system, the peak-load capacity of the uni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eting the heating demand was studied, and the influence of energy storage units such as heat storage on the peak-load capacity of the unit was analyzed. Finally, the heuris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 storage tank, and the optimal operation mode of the storage tank changing with the heat load was obtained. Results The peak regulation and heating capacity of the uni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coupling the storage water tank with the unit, and the operation mode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heat load data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Conclusions This method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 unit.
Keywords:thermal power unit
;
heat storage system
;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
peak regulation
;
integrated heat storage device
CHEN Xiaofeng, ZUO Chuan, ZHAO Ning, HUANG Kai, WANG Huijie. Analysis on Peak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Power Units With Integrated Heat Storage Device.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J], 2024, 45(3): 392-400 DOI:10.12096/j.2096-4528.pgt.24024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combined outward transmission dispatching of wind,solar,thermal-power and storage considering operation cost and emission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Day-ahead optimal dispatching of wind-solar-thermal power storage system considering deep peak shaving of thermal power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风光火一体化”多能互补项目优化配置研究
0
2022
Research on optimal allocation of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project of wind-solar-thermal integration
0
2022
计及运行成本与排放量的风光火储联合外送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0
2022
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combined outward transmission dispatching of wind,solar,thermal-power and storage considering operation cost and emission
0
2022
考虑储能寿命的风-光-火-储打捆外送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Optimal capacity of a wind-solar-thermo-storage-bundl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idering battery life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技术发展及挑战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 of flexible operation technology of power plants under new power system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考虑风电消纳的热电厂蓄热罐效益成本分析
0
2022
Benefit cost analysis of thermal storage tank in thermal power plant considering wind power consumption
0
2022
考虑配网功率约束及可靠供暖的蓄热式电采暖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0
2024
Optimal dispatching method for regenerative electric heating system considering the heating reliability and power constrain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0
2024
基于增量替代的蓄热式电采暖系统推广模式研究
0
2022
Research on extension mode of regenerative electric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incremental substitution
0
2022
基于蓄热水箱温度可行域模糊确定的电锅炉优化调度方法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Optimal scheduling method of electric boiler based on fuzzy determination of temperature feasible region of hot water storage tank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采用城市供暖管网低温回水的热泵供暖系统性能分析
1
2020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using low temperature backwater in urban heating network
1
2020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Modeling and control method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lant with integrated hot water storage tank
0
2023
能源危机重创全球经济
0
2022
The energy crisis hit the global economy hard
0
2022
“双碳” 目标下先进发电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0
2022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advance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emissi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0
2022
考虑风电消纳的风电-电储能-蓄热式电锅炉联合系统能量优化
1
2017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Energy optimization of wind power-electric energy storage-regenerative electric boiler combined system considering wind power consumption
1
2017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Value of power plant flexibility in power systems with high shares of variable renewables:a scenario outlook for Germany 2035
1
2017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及灵活性改造规划研究
1
2020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retrofit planning
1
2020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典型蓄热技术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分析
1
2019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ypical thermal storage technology in heating field
1
2019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The use of pressure hot water storage tanks to improve the energy flexibility of the steam power unit
1
2019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蓄热水罐技术对供热机组的调峰性能影响及补偿成本分析
1
2020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Influence of thermal storage tank technology on peak shaving performance of heating unit and its effect analysis
1
2020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Water tank stores for medium/large applications
1
2022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hybrid 1-D multi-node model of a hot wate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tank
1
2023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
Study on a novel co-operated heat and power system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of cogeneration plants
1
2019
...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风能和太阳能这种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的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1-4],需要对原有的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5-9],增强原有机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的深度调峰能力.不少学者通过引入蓄热辅助系统[10-14]与火电机组耦合[15-16]来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汉京晓等[17]对蓄热水罐在未来供热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Trojan等人[18]通过对200 MW机组安装蓄热水罐,发现在机组最小负荷为135 MW时,最大功率下降21.69 MW,即16.27%,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杨海生等[19]研究了常压蓄热水罐对调峰深度的影响,并以350 MW机组为例进行应用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机组最低发电负荷率由56%降低到26%.Urbaneck[20]介绍了中型和大型蓄热水罐的设计、施工工艺、实际运用等.De La Cruz-Loredo等人[21]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多节点蓄热水罐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蓄热水罐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Wu等人[22]提出一种以蓄热水罐为主要部件的新型热电协同系统,该系统的热效率高达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