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入选《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2022年版)》
荷兰Scopus数据库、瑞典DOAJ数据库、日本JST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新闻公告
  • “AI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题征稿启事  

        “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分布式电源与柔性负荷的大规模接入,电网从传统的“被动”模式逐渐向源荷互动、分层分级、区域优化的“主动”模式转变,源荷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以往受限于数据获取难度大、计算分析能力不足、决策预测依赖人工等因素,电力行业存在电力供需匹配难度大、新能源消纳问题突出等痛点。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因此,探索和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全局调度、运行、控制以及源网荷储各部分调度、运行、控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讨和研究AI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共享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进展,《发电技术》编辑部邀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蒲天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大学张俊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杨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姚伟教授、四川大学雷文强教授为特约主编,组织策划“AI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题。诚邀广大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稿。

    一、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AI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控制中的应用

    2)AI在电源集群调度、运行、控制及预测中的应用

    3)AI在负荷预测及控制中的应用

    4)AI在储能技术中的应用

    5)AI在新能源发电预测中的应用

    6)AI算法与大模型在新型电力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7)AI在智能配电网、智能变电站、智能电力调度等方面的应用

    8)AI在电力运维、安全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9)AI在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方面的应用

    二、投稿要求

    1)引言中研究目的清晰明确,详细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对现有其他研究者的工作进行正确的评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做总体介绍,引言字数不少于1000字;

    2)研究设计和方法叙述清楚,数据合理并被正确地分析和解释;比较所提出的方法和现有方法的优缺点;

    3)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4)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符合《发电技术》写作模板要求。

    三、专题发表计划

    征文截止日期:2025年1月31日

    专题刊出时间:择期出版

    四、投稿方式

    登录《发电技术》网站:www.pgtjournal.com,注册作者用户名和密码,在线投稿,并选择或注明“AI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栏目。

    五、联系人

    车德竞 010-51969088   fdjs_chedejing@163.com  

    尚彩娟 010-51969037   fdjs_shangcaijuan@163.com 

    六、特约主编介绍

    蒲天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IET Fellow。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省部级科技项目。获省部级、社会力量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荣获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3年)、电工行业科技成就奖(2014年)等荣誉,发表论文145篇(SCI和EI收录115篇),授权发明专利61件,出版专著5部。

    张俊,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弘毅青年学者”,于2017年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杨嘉墀科技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市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包括新型电力系统领域中复杂系统建模、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源异构数据和知识的融合计算、处理等理论方法。近5年,主持或参与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科技项目,包括承接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发表了5篇专著(章节),SCI收录论文40余篇,发表ESI和知网中文高被引论文5篇;获国际、省部级、行业奖项10余项。担任IEEE 武汉分会主席、《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副主编。

    杨博,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 PES智能电网与新技术委员会(中国)能源信息社会系统技术分委会与动态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分委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电力行业协会高级咨询专家,EI收录会议ICPST 2023大会联合主席,ICPST 2024大会主席,3个SCI期刊编辑与2个EI期刊编委,担任十余个SCI、EI、中文核心专刊编辑。获云南省首届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省部级)和研修访学计划。出版中文学术专著2部,发表SCI期刊论文160余篇(包括11篇ESI论文,3篇热点论文),发表EI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25项。入选2021—2023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电气工程)以及2022—2023年度影响力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技术类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

    姚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新一代电力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集成课题、优青、联合重点)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发表第一/通信作者SCI论文90余篇(含ESI热点论文2篇、高被引论文17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软著5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能源研究会技术创新一等奖(排第1)、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第2和第3)、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排第2)、IEEE PES (中国)杰出青年人才奖、中国电力优秀青年人才奖、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等奖励。2021—2023年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学者库“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榜单。担任10个SCI/EI期刊的编委/副编辑。

    雷文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其通信作者论文获得国际多媒体最高级会议ACM 2020最佳论文奖(1700篇中选一篇)。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长文(CCF-A)数十篇,多篇文章短时间内内引用过百,成为该领域国际主流参考文献。多次担任顶级国际会议(ACL,KDD,IJCAI等)的领域主席、(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











发布日期:2024-07-12 浏览次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