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入选《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2022年版)》
荷兰Scopus数据库、日本JST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新闻公告
  •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海上风电在发电稳定性、电网接入便利性、土地节省等多方面均优于陆上风电,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实现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呈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彭博新能源(BNEF)的预测,2017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总装机容量将增长到114.9 GW。由于大规模海上风电场集群开发受输电通道、成本及海缆传输等约束,海上风电系统的汇集组网、传输与并网控制关键技术亟待解决,加快海上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的创新进步是目前该领域的重大课题。

         为了展现海上风力发电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电技术》编辑部特邀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郭小江副院长、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凌主任、上海电力大学潘卫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施刚副教授为特约主编,组织“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专题,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投稿

    一、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海上风电规划与勘测设计

    2)海上风电机组运维监测

    3)海上风电机组环境适应性

    4)海上风电并网的控制保护技术

    5)海上风电并网的运行技术

    6)海上风电的关键变换器及组网技术

    7)海上风电并网的可靠性分析

    8)海上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9)海上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10)海上风机防腐技术研究应用

    11)海上风机叶片检查与维护

    二、投稿要求

    1. 引言中研究目的清晰明确,详细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对现有其他研究者的工作进行正确的评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总体介绍,引言字数不少于1000字。

    2. 研究设计和方法叙述清楚,数据合理并被正确地分析和解释;比较所提出的方法和现有方法的优缺点。

    3. 重点突出,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4. 来稿请用word排版,论文模板请《发电技术》网站直接下载。

    三、重要日期

    征文截止日期:2021年2月10日

    论文刊出时间:2021年4月30日

    四、投稿方式

    登录《发电技术》网站:www.pgtjournal.com,注册作者用户名和密码,在线投稿,并选择或注明“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栏目。

    联系方式:

    郭小江  xj_guo@qny.chng.com.cn

    袁凌 12110103@chnenergy.com.cn

    潘卫国  panweiguo@shiep.edu.cn

    施刚  gangshi@sjtu.edu.cn

    车德竞  dejing-che@chder.com  010-83566367 

    五、特约主编介绍   

    郭小江教授级高工/博士。长期从事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领域研究。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70 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参与国家项目6 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受理国家发明专利93项,参编专著4部;牵头或参编IEC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项、行标及团标9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中国电力科学杰出贡献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海上风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新型电力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IEEE PES 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厂并网和设计分委会主席。

    袁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能源潮汐海洋能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19年入选人社部“国家级百千万人才”,获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2020连续三年任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专家和风能组组长,科技部高新技术中心重大专项总体组特聘专家。从事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及重大装备研发十余年,主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和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14项,获授权国家专利50项,参与编写行业标准12项,发表论文18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5项,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评为2018年度“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

    潘卫国,上海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主要从事清洁能源、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科研与教学。现担任学院党委书记,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专委会主任委员等。承担和参与国家“973”、“863”、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技攻关等项目5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人才计划资助,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发表含ESI高被引论文、SCI论文在内的国内外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奖项10余项。

    施刚,副教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国专家、SC8A工作组成员、上海电源学会副秘书长。2007年、2009年、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赴丹麦奥尔堡大学博士联合培养1年。曾为英国阿伯丁大学博士后、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就职,主要从事新能源接入直流系统方面的研究。已主持5项纵向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面上基金。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创新杯大赛优秀奖和国网青创赛铜奖。发表SCI/EI期刊论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通信作者8篇。获IEEE/IET国际会议优秀论文3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36项,已授权12项






发布日期:2021-12-15 浏览次数: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