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入选《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2022年版)》
荷兰Scopus数据库、日本JST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新闻公告

  • “可控核聚变及其发电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随着气候问题带来的能源转型思考叠加全球能源供应危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核聚变能的应用,核聚变能具有零碳、安全、燃料几乎无限的特点,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磁约束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已于20世纪90年代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得到验证,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将引发电力、环境、交通、医疗、国防、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创新性变革。磁约束核聚变作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前沿发电技术,形成以百兆瓦级聚变电厂为主要节点支撑,可满足电网峰谷功率调节及保电需要,提高我国能源的多样性及自主能源供应能力,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目前许多聚变相关技术研究尚浅,尤其是在磁约束核聚变所需的高场强超导磁体领域的相关成果比较欠缺。

    为展示国内外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共享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发电技术》编辑部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潘垣院士为首席特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金之俭长聘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诸嘉慧教授级高工,华中科技大学谭运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丁开忠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瞿体明长聘副教授为特约主编,组织策划“可控核聚变及其发电技术”专题。希望同行专家学者积极投稿,共同探索磁约束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建设和发展之路。  

    一、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受控核聚变理论与实验技术;

    2)磁约束装置与测量技术;

    3)核聚变磁体技术;

    4)超导复合缆线技术;

    5)超导储能技术;

    6)核聚变燃料与工艺;

    7)聚变能电网应用技术;

    8)其他有关技术。

    二、专题发表计划

    征文截止日期:2024年7月1月;

    论文刊登时间:2024年10月31日。

    三、投稿要求

    1. 引言中研究目的清晰明确,详细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对现有其他研究者的工作进行正确的评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总体介绍,引言字数不少于1000字。

    2. 研究设计和方法叙述清楚,数据合理并被正确地分析和解释;比较所提出的方法和现有方法的优缺点。

    3. 重点突出,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4. 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尽量与《发电技术》一致,《发电技术》论文模板请点击下方链接直接下载。

    《发电技术》论文模板

    四、投稿方式

    登录《发电技术》网站:www.pgtjournal.com,注册作者用户名和密码,在线投稿,并选择或注明“可控核聚变及其发电技术”栏目。

    联系方式:

    联系人:

    首席特约主编:

    潘垣  panyuan@hust.edu.cn

    约主编:

    金之俭  zjjin@sjtu.edu.cn

    诸嘉慧  zhujiahui@epri.sgcc.com.cn

    谭运飞  tanyf@hust.edu.cn

    丁开忠  kzding@ipp.ac.cn

    瞿体明  tmqu@mail.tsinghua.edu.cn

    编辑部:

    车德竞  010-51969088  dejing-che@chder.com

    五、首席特约主编介绍

    潘垣,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磁约束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专家、强磁场与脉冲功率技术专家、高电压电器技术专家,我国磁约束核聚变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国家重大专项“惯约”专家委员会委员,我国首届ITER(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主持过三套聚变装置研制及一套装置升级改造。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等,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提出并指导“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两期科学工程建设。成功地将聚变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

    六、特约主编介绍

    金之俭,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198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学历,IEEE会员。现任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中心主任。2003年赴瑞士CERN(欧洲原子物理研究中心)参加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国际空间站AMS项目,2010年组建上海交大超导联合研究院,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获国家发明协会一等奖、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七项。

    诸嘉慧,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导电力与能源工程应用技术,主持国资委未来能源产业科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英国际交流计划1项、英国牛顿基金1项、国网公司科技项目10余项。在超导电力能源领域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4项,发布标准2项,出版著作2部。获2019年电力科技创新奖专利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国网公司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谭运飞,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员,国家聚变能发展专项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场超导磁体技术,主持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专项、基金委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2017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9年安徽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在超导电工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获得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2015)、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2017)、安徽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2018)等荣誉称号。

    丁开忠,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超导工程与技术方向。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承担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级项目3项,国网公司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合作发表文章110余篇,其中被 SCI和EI收录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4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20余项,获中国专利奖金、银奖各1项,中国标准化贡献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

    瞿体明,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长期从事高温超导应用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20余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4项。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淮工作委员会超导应用技术工作组专家成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委会委员、Rare Metals期刊编委等。曾获2021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发布日期:2024-02-19 浏览次数: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