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为此,本文以非理想Boost电路为例,分析电感值对电路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以KS226-075A磁芯为例进行损耗计算和实验,提出以转换效率为约束条件的电感值调整方法,其对需要提升转换效率的DC/DC变换器具有指导意义。
1 非理想DC/DC变换器效率分析
对于非理想DC/DC变换器,无论是Buck、Boost还是Buck-Boost,其等效过程与原理类似,在此仅以非理想Boost变换器为例进行分析。
1.1 非理想Boost变换器等效电路
图1 为忽略电容漏电流的非理想状态Boost变换电路,其中:U s 为输入电压;U o 为输出电压;I o 为输出电流;R ds 为开关管等效电阻;U T 为开关管导通压降;R D 为续流二极管等效电阻;U D 为续流二极管导通压降;R L 为电感等效电阻;I L 为电感电流有效值;I c 为电容电流;R 为负载电阻。
图1
图1
非理想状态Boost变换电路
Fig. 1
Boost converter circuit under the non-ideal conditions
当开关管T导通时,电感电压(周期平均值)U L 和电容电流(周期平均值)I c 可以分别表示为:
U L = U s - I L R L - U T - I L R d s I c = - U o R (1)
U L = U s - I L R L - U D - I L R D - U o I c = I L - U o R (2)
假设在一个开关周期T s 中,开关管开通的时间为T on ,则占空比D =T on /T s ,根据伏秒特性和电荷平衡可得
( U s - I L R L - U T - I L R d s ) D T s = ( U s - I L R L - U D - I L R D - U o ) ( 1 - D ) T s (3)
I L = U o / [ R ( 1 - D ) ] (4)
U o = U s - D U T - ( 1 - D ) U D 1 - D × 1 1 + 1 R [ R L ( 1 - D ) 2 + R D 1 - D + D R d s ( 1 - D ) 2 ] (5)
假设开关频率、负载基本不变,则开关管和二极管的损耗基本不变,忽略开关损耗与二极管导通可得
U o = U s 1 - D × 1 1 + 1 ( 1 - D ) 2 R L R (6)
由式(6)可见,U o /U s 值与占空比D 、电感等效电阻R L 有关,当占空比D 保持不变时,若要获得较大的U o /U s 值,则要求电感等效电阻R L 足够小。
1.2 非理想等效电路效率分析
1.2.1 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设Boost变换电路的输出功率为P out ,损耗的功率为P loss ,则其效率η 为
η = P o u t P o u t + P l o s s = 1 / ( 1 + P l o s s P o u t ) (7)
在开关频率、负载基本不变时,忽略开关损耗与二极管导通,可得
η = U o 2 R U s I L = 1 1 + R L ( 1 - D ) 2 R (8)
由式(8)可以绘制出不同R L /R 下效率η 随占空比D 的变化曲线,如图2 所示。可以看出,为了获得高效率,电感等效电阻R L 应远小于(1-D )2 R 。对于正常工作的DC/DC变换系统,在额定工作状态下,占空比D 变化不大,此时电感等效电阻R L 对变换器效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图2
图2
不同R L /R 下η 随D 的变化曲线
Fig. 2
Variation curves of η with D under different R L /R
1.2.2 电感线圈的损耗分析
电感损耗P L 主要包括由绕线引起的损耗(也称为铜耗P Cu )和由磁芯引起的损耗(也称为铁耗P Fe ),因此电感等效电阻可以分为铜耗产生的有效电阻R Ldc 和铁耗产生的有效电阻R Lac 。
其中,铜耗又包括直流损耗、趋肤效应引起的损耗等。在电感设计时将导线多根并绕,以便满足趋肤深度要求,使得趋肤效应引起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铜耗P Cu 可表示为
P C u = I R M S 2 R L d c = ( I L 2 + Δ I L 2 12 ) R L d c (9)
式中I RMS 和ΔI L 分别为电感电流i L 的直流分量值和纹波。
P F e = P h + P e (10)
P e = K e B m 2 f s 2 (11)
式中:K e 为涡流损耗系数,由磁芯的材料决定;B m 为最大磁通密度峰值;f s 为系统开关频率。
因此,涡流损耗主要与系统开关频率f s 、最大磁通密度峰值B m 以及采用的材料有关。磁滞损耗如图3 (a)中ΔB 所示,主要与磁滞回线面积有关,但磁性材料选定后,其磁滞回线面积主要由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波动引起,如图3 (b)所示。在DC/DC变换中,电感线圈的电流波动大小由电感值L 决定。
图3
图3
磁滞损耗与电流波动关系
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hysteresis loss and current fluctuation
磁滞回线的面积一般与磁通的变化量ΔB 的n 次方成正比[19 ] ,所以磁滞损耗P h 可以表示为
P h = f s V e ∮ H d B = K h f s V e ( Δ B ) n (12)
式中:V e 为铁芯体积;H 为磁场强度;K h 为磁滞损耗系数。
从上述分析可知,铜耗、铁耗都与ΔI L 有关,而ΔI L 与电感值L 存在如下关系:
Δ I L = D U s L f s (13)
当占空比D 、输入电压U s 和开关频率f s 一定时,电感值L 与ΔI L 成反比关系,所以适当增加电感值L 可以减小ΔI L ,从而可以降低磁滞损耗,提高系统效率。但是增加电感值L 会造成铁芯体积和匝数增加,从而使铜耗增加。电感值L 与铁芯体积V e 、匝数N 的关系如下:
L = N 2 A L = μ N 2 V e l c 2 (14)
式中:A L 为所选磁芯的电感因数;μ 为铁芯磁导率;l c 为磁路长度。
R L d c = ρ N l 1 A c (15)
式中:ρ 为电阻率;l 1 为每匝导线长度;A c 为导线截面积。
由式(15)可知,电阻R Ldc 与导线总长度N l 1 成正比,与导线截面积A c 成反比。
P C u = [ I L 2 + 1 12 ( D U s L f s ) 2 ] ρ l 1 A c L A L (16)
根据磁场安培定律,可以得到磁感应强度B 与相对磁导率μ r 、电流I 、匝数N 和磁路长度l c 的关系:
B = 0.4 π μ r N I l c (17)
P F e = K h f s V e ( D U s 2 L f s 0.4 π μ r l c L A L ) n + K e f s 2 L A L [ ( I L + D U s 2 L f s ) 0.4 π μ r l c ] 2 (18)
由式(16)、(18)可见,随着电感值L 的增大,磁滞损耗呈下降趋势,铜耗呈上升趋势。由于铁耗计算式中磁滞损耗系数和涡流损耗系数需要针对具体铁芯进行多次实验并通过拟合计算得出,加之铁芯型号和导线规格“不连续”,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调整,因此很难精确计算出电感损耗。当采用铁氧体或铁硅铝磁粉芯材料,系统开关频率较低时,由于内部绝缘电阻较大,铁芯损耗主要由磁滞损耗组成,电流临界连续时由纹波引起的局部磁滞回线面积达到最大,其面积随着电感值增大而迅速减小,铜耗随着电感值增大而逐步增加,因此电感损耗会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2 电感设计
电感是电能变换设备中必要元件之一,它对电能变换设备诸多技术参数都有影响,在DC/DC变换中同样如此。例如,在Boost变换中,其电感值L 的大小就决定了系统的工作模式和电流纹波大小,等效电阻决定输出电压值和效率。电感值L 的选取根据电流临界连续模式按式(19)计算,并称之为临界电感值。
L = U o 2 I o f s D ( 1 - D ) 2 (19)
目前,电感参数的选取往往注重电感值L 的大小是否能满足电流临界连续模式要求,而很少考虑等效电阻的大小,这样会造成系统效率损失。从图2 可以看出,若要求占空比为0.7,效率大于90%,则R L /R 不能大于0.01。
若输入电压U s =18 V,输出电压U o =36 V,输出电流I o =2 A,系统开关频率f s =20 kHz,占空比D =0.5,由式(19)可得电流临界连续模式下的电感值L =56.25 μH,由式(13)可得ΔI L =8 A。
采用面积乘积法(area product,AP)[20 ] 对电感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W = 1 2 L I p k 2 = 1 2 L ( I L + Δ I L 2 ) 2 (20)
A p = 2 W × 10 2 K u B m J (21)
式中:K u 为窗口面积充填系数,一般在0.3~0.6;J 为电流密度;B m 值在不超出饱和磁通密度B s 范围内选取。
选取磁芯型号为KS226-075A,其参数见表1 。
电感线圈匝数直接影响电感值的大小,根据所需电感值和选定磁芯的电感因数,可得线圈的匝数:
N = L A L (22)
A c = I L J (23)
选择导线时,为了减少趋肤效应的影响,常用截面积之和等于单导线的多根线并联,使单股导线直径d 小于2倍集肤深度δ ,即d <2δ ,然后根据标准线规表确定所需导线规格和导线根数。
δ = 66.1 f s (24)
根据磁场安培定律,可以得到磁场强度H 与电流I 、匝数N 和磁路长度l c 的关系:
H = 0.4 π N I l c (25)
计算出磁场强度H 后,查阅对应磁芯的标准磁化曲线,找到对应的磁感应强度B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经验公式,可以求出单位体积的损耗P h1 ,根据所选磁芯体积V e ,可以求出对应的铁芯损耗。取一组不同电感值计算铜耗和铁耗,结果如图4 所示,可以看出,当电感值从临界电感值开始增加时,电感铁芯损耗快速减小,电感铜耗逐步增加,当L =338.8 μH时,电感铜耗超过铁芯损耗,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铁芯型号和导线都有一定的规格,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取整”,导致最终的结果会有所差异。因此,若要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就必须对电感进行设计。通过计算可以看出,适当增加电感值可以降低损耗,但超过一定范围后损耗又开始增加。根据电感损耗的分析可知,在选取临界电感值的4~6倍时,电路的转换效率能够达到最高。
图4
图4
不同电感值下的电感损耗
Fig. 4
Inductance loss under different inductance values
3 实验验证
采用Boost电路进行电感损耗的分析,输入电压U s =18 V,占空比D =0.5。为了使实验数据具有通用性,在设计电感时选用相同的磁芯,这里选取磁芯型号为KS226-075A,通过改变绕线匝数来改变电感值,然后使用电桥测量其电感值与电阻值。表2 为匝数N 和电感值L 的分布情况。
实验采用Boost变换器,如图5 所示,主电路由主控管T1 、二极管D1 、输入电感L 和输出滤波电容C 组成。改变电感值L 的大小,保持电路其他参数不变,电路中的开关损耗、导通损耗、电容损耗和驱动损耗基本保持不变[21 ] ,因此,输入、输出功率差能够体现出电感损耗的变化。输入电源采用固纬GDP-4303S,设置为双通道并联输出模式,输出电压为18 V;考虑到线损和压降,负载为固定电阻15 Ω,电容为250 V/2 200 μF,开关管为IRF3710PBF,驱动芯片为IR2110。
图5
图5
Boost变换器电路
Fig. 5
Boost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图6 为电感值L =55.9 μH时,Boost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与电感电流示波器波形。图7 为不同组变换器对应的效率分布图,各组对应的电感值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在L =282.5 μH时,Boost变换器的效率达到最高(92.66%)。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和电感的非连续取值,所以选取的电感值是一个取值范围。通过对比计算值与实测值发现,实测与计算的损耗最小值所对应的电感值并不相同,这是由于计算时忽略了开关管损耗、二极管损耗和电容损耗,并且采用厂家提供的经验公式和从磁芯标准磁化曲线读值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误差,但是实验曲线变化的趋势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实际选取的电感值为临界电感值的5~6倍时,效率达到最高。
图6
图6
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示波器波形
Fig. 6
Oscilloscope waveforms of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and inductance current
图7
图7
效率分布图
Fig. 7
Efficiency distribution map
4 结论
通过分析电感参数对非理想DC/DC变换器转换效率和输出电压的影响,在变换器参数选定的情况下,分析了电感值与铜耗、铁耗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约束电感值选择范围的方法,使DC/DC变换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相比于根据纹波电流大小选取电感值,以及根据电感电流临界连续选取电感值这2种方法,所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电感值选取的盲目性。
虽然从理论上推导了电感值与电路损耗的关系,为DC/DC变换器优化电感值提供了方向,但目前只针对一种磁芯材料进行了分析,下一步将分析不同磁芯材料下的电感值对DC/DC变换器效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View Option
[1]
SHIN S U .An analysis of non-isolated DC-DC converter topologies with energy transfer media
[J].Energies ,2019 ,12 :1468 . doi:10.3390/en12081468
[本文引用: 1]
[2]
LI J , WANG Z H , NI H .Research on DC microgrid operation based on improved droop control
[J].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2021 ,42 (6 ):765 -774 . doi:10.12096/j.2096-4528.pgt.21003
[3]
CAO Y , GU X .A DC/DC converter topology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for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s
[J].Power System and Clean Energy ,2021 ,37 (12 ):25 -32 . doi:10.3969/j.issn.1674-3814.2021.12.004
[4]
YAO S K , CHEN M , LI C ,et al .Calculation of winding current harmonics based on fundamental wave analysis method
[J].Smart Power ,2021 ,49 (8 ):91 -97 . doi:10.3969/j.issn.1673-7598.2021.08.014
[5]
PAN L L , TIAN C Y , ZHANG G Q ,et al .Switching control strategy of DC power supply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J].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21 ,40 (6 ):77 -85 . doi:10.12158/j.2096-3203.2021.06.010
[6]
岳舟 .高电压增益混合型DC-DC变换器研究
[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1 ,49 (21 ):113 -122 .
YUE Z .A hybrid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er voltage gain
[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21 ,49 (21 ):113 -122 .
[7]
孔祥平 ,李鹏 ,韩杰祥 ,等 .适应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双向交换的低电压穿越运行控制策略
[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1 ,36 (2 ):124 -131 .
[本文引用: 1]
KONG X P , LI P , HAN J X ,et al .Low-voltage ride through strategy for bidirectional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s
[J].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36 (2 ):124 -131 .
[本文引用: 1]
[8]
王议锋 ,王忠杰 ,陈博 ,等 .基于耦合电感的交错Boost变换器性能优化
[J].电工技术学报 ,2022 ,37 (8 ):2097 -2106 .
[本文引用: 1]
WANG Y F , WANG Z J , CHEN B ,et 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interleaved boost based on coupled inductors
[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22 ,37 (8 ):2097 -2106 .
[本文引用: 1]
[9]
孙欣楠 ,陈敏 ,李博栋 ,等 .基于电感比分析的CLLC谐振变换器效率优化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 (8 ):2825 -2834 .
[本文引用: 1]
SUN X N , CHEN M , LI B D ,et al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CLLC resonant converter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ratio of inductance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21 ,41 (8 ):2825 -2834 .
[本文引用: 1]
[10]
金晗 ,刘威 ,姚文熙 ,等 .半桥型LLC谐振变换器的损耗分析
[J].电力电子技术 ,2019 ,53 (8 ):36 -40 .
[本文引用: 1]
JIN H , LIU W , YAO W X ,et al .Loss analysis of half-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ter
[J].Power Electronics ,2019 ,53 (8 ):36 -40 .
[本文引用: 1]
[13]
陈文奎 ,程为彬 ,郭颖娜 .宽输入DC-DC Boost变换器电感参数设计
[J].电子技术应用 ,2015 ,41 (2 ):146 -148 .
CHEN W K , CHENG W B , GUO Y G .Parameter design of inductance in DC-DC Boost converter with wide range input voltage
[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2015 ,41 (2 ):146 -148 .
[14]
王其轩 ,王振宇 ,陈北辰 ,等 .一种新型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J].电测与仪表 ,2019 ,56 (4 ):27 -31 .
[本文引用: 1]
WANG Q X , WANG Z Y , CHEN B C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vel high performanc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 ,2019 ,56 (4 ):27 -31 .
[本文引用: 1]
[15]
LIANG D , SHIN H B .Coupled inductor design method for 2-phase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s
[J].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2019 ,19 (2 ):344 -352 .
[本文引用: 1]
[16]
皇金锋 ,谢锋 ,罗全明 .一种改进型低电压应力耦合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
[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0 ,24 (10 ):69 -76 .
HUANG J F , XIE F , LUO Q M .High step-up improved low voltage-stress boost converter with coupled inductors
[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2020 ,24 (10 ):69 -76 .
[2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An analysis of non-isolated DC-DC converter topologies with energy transfer media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的DC/DC换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0
2021
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的DC/DC换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0
2021
基于基波分析方法的绕组电流谐波计算研究
0
2021
基于基波分析方法的绕组电流谐波计算研究
0
2021
直流供电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切换控制策略
0
2021
直流供电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切换控制策略
0
2021
高电压增益混合型DC-DC变换器研究
0
2021
高电压增益混合型DC-DC变换器研究
0
2021
适应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双向交换的低电压穿越运行控制策略
1
2021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适应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双向交换的低电压穿越运行控制策略
1
2021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基于耦合电感的交错Boost变换器性能优化
1
2022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基于耦合电感的交错Boost变换器性能优化
1
2022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基于电感比分析的CLLC谐振变换器效率优化
1
2021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基于电感比分析的CLLC谐振变换器效率优化
1
2021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半桥型LLC谐振变换器的损耗分析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半桥型LLC谐振变换器的损耗分析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高频双Buck全桥逆变器的功率损耗分布分析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高频双Buck全桥逆变器的功率损耗分布分析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Boost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与最小电感设计
1
2007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Boost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与最小电感设计
1
2007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宽输入DC-DC Boost变换器电感参数设计
0
2015
宽输入DC-DC Boost变换器电感参数设计
0
2015
一种新型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一种新型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Coupled inductor design method for 2-phase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s
1
2019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一种改进型低电压应力耦合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
0
2020
一种改进型低电压应力耦合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
0
2020
多相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新型耦合电感设计
1
2018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多相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新型耦合电感设计
1
2018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基于爬山法的双Boost双向DC/DC效率优化研究
1
2020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基于爬山法的双Boost双向DC/DC效率优化研究
1
2020
... 随着电网电力电子化的发展,DC/DC变换器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小型分布式发电等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1 -7 ] .由于近年来氮化镓材料在DC/DC电源中的广泛应用,其比传统开关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导通阻抗,致使传统设计中开关器件的优化对效率提升效果已不再明显,此时变换器电感优化设计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献[8 ]针对2路交错Boost变换器设计了耦合电感,通过优化电感结构设计,变换器峰值效率可以达到96.5%.文献[9 ]通过对CLLC谐振变换器最大电感比的研究,减小了谐振电流和电路损耗,优化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文献[10 -11 ]对变换器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感损耗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文献[12 -14 ]以临界连续电流为依据,对变换器电感值的选取进行了分析.文献[15 -17 ]考虑电感值对变换器效率和体积的影响,通过耦合式电感减小了电感体积.文献[18 ]通过改变控制策略对移相全桥移相角和占空比进行校正,提升了变换器传输效率.然而,目前通过优化电感值选取提升变换器效率的相关研究较少. ...
1
2014
... 磁滞回线的面积一般与磁通的变化量ΔB 的n 次方成正比[19 ] ,所以磁滞损耗P h 可以表示为 ...
1
2014
... 磁滞回线的面积一般与磁通的变化量ΔB 的n 次方成正比[19 ] ,所以磁滞损耗P h 可以表示为 ...
基于不同电流跟踪方式APF连接电感选取与设计
1
2009
... 采用面积乘积法(area product,AP)[20 ] 对电感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
基于不同电流跟踪方式APF连接电感选取与设计
1
2009
... 采用面积乘积法(area product,AP)[20 ] 对电感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
损耗最小化输出滤波电感的设计
1
2008
... 实验采用Boost变换器,如图5 所示,主电路由主控管T1 、二极管D1 、输入电感L 和输出滤波电容C 组成.改变电感值L 的大小,保持电路其他参数不变,电路中的开关损耗、导通损耗、电容损耗和驱动损耗基本保持不变[21 ] ,因此,输入、输出功率差能够体现出电感损耗的变化.输入电源采用固纬GDP-4303S,设置为双通道并联输出模式,输出电压为18 V;考虑到线损和压降,负载为固定电阻15 Ω,电容为250 V/2 200 μF,开关管为IRF3710PBF,驱动芯片为IR2110. ...
损耗最小化输出滤波电感的设计
1
2008
... 实验采用Boost变换器,如图5 所示,主电路由主控管T1 、二极管D1 、输入电感L 和输出滤波电容C 组成.改变电感值L 的大小,保持电路其他参数不变,电路中的开关损耗、导通损耗、电容损耗和驱动损耗基本保持不变[21 ] ,因此,输入、输出功率差能够体现出电感损耗的变化.输入电源采用固纬GDP-4303S,设置为双通道并联输出模式,输出电压为18 V;考虑到线损和压降,负载为固定电阻15 Ω,电容为250 V/2 200 μF,开关管为IRF3710PBF,驱动芯片为IR2110. ...